生命分析化学菏泽学院重点实验室
(www.akeylab.com)
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10月,由王学亮博士任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立足于提供一个既符合我校实际又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分析化学科研平台,突出生命分析化学的特色,培养吸引高层次和高水平人才,增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服务于学校本科教学科研,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别的科研项目和培养硕士研究生。 实验室立致力于建设一个既符合我校实际又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分析化学科研平台,以生命分析化学为特色,培养吸引高层次和高水平人才,增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实验室总面积约360m2;拥有CHI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5台,电化学扫描显微镜(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1台,用于量化计算的IBM-X3650(8核)服务器以及Gaussian 09和MS软件包;WX-4000 温压双控密闭微波反应系统(上海屹尧科技公司);ZQ200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Waters 公司);CAMAG 薄层色谱仪(南京庚辰仪器有限公司);M313797气相色谱仪(上海中西化玻仪器有限公司);LS-30荧光分光光度计(PE公司);Necolet-360 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ecolet公司);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还包括生物试剂存储所需的冰柜等设备。仪器设备总价值310余万元。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菏泽学院重点学科等项目多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发明专利多项。获得厅级、校级科研奖励多项。
实验室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焦翠玲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先后有120多名本科生在本实验室从事科技训练和毕业设计工作,培养的本科生多名考入“211”和“985”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科研创新团队
本团队以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重点学科)以及校级重点建设项目(菏泽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为科研平台。团队以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为目标,努力形成自身突出的优势和特色,使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团队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生物功能界面设计及电化学传感(王学亮 博士)
该方向将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相结合产生协同效应,然后通过对生物分子、电极或者两者同时进行表面工程处理,结合生物相容性成分生成灵敏可控的纳米生物界面,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a.构建DNA损伤、DNA杂交生物传感器;b.对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c.研究儿茶酚氨神经递质的微环境效应。
研究方向二、先导化合物分离分析及构效关系研究(汪涛博士)
该方向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和结构鉴定;结合量子计算方法,分子进行全指认;利用原子理论和拓扑学方法探究分子间(内)的相互作用。该方向进行的二萜类化合物活性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
研究方向三、生命物质电极反应过程的微环境效应研究(马心英 副教授)
该方向主要对药物小分子及食品中的添加剂、环境激素等生物物质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创新研究;建立快速、高灵敏检测生物物质的电化学新方法。该方向将在新材料的电化学合成及应用方面进行突破。
天然资源化学应用研究所
天然资源化学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12月,以山东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为支撑,本研究所立足于提供一个既符合我校省属院校实际又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应用化学科研平台,突出应用化学的特色,培养、吸引高层次和高水平人才,增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服务于学校本科教学科研,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
近3年,研究所已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优秀结题)和教育厅项目各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863”项目子课题各1项;横向联合课题3项;校级科研课题及菏泽学院博士基金项目多项,正在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64篇。
目前研究所已经形成4个特色鲜明的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生物功能界面设计及电化学传感(方向负责人王学亮博士)
该方向以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为媒介体,通过对生物分子或电极进行表面工程处理,设计新颖的、功能化的纳米仿生界面并对生物界面与电极之间的信息转换进行的研究,构建用于生物分子电化学活性研究的电化学传感器。
研究方向二、功能高分子膜及膜法水处理技术(方向负责人武利顺博士)
该方向主要开发新的制膜用环境友好型稀释剂及绿色化制膜过程;研究无机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对膜进行改性,提高膜的性能。
研究方向三、天然产物分离及活性分析(方向负责人汪涛博士)
该方向主要用现代科技理论、方法和手段,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中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现代技术,开发出一系列科学价值高、化学性质明确、功效肯定、效益巨大的天然植物功效物质用于医药、食品领域。
研究方向四、煤气化工艺技术(方向负责人李风海博士)
该方向主要利用变压吸附技术对焦炉煤气中的氢气进行吸附,开发性能优越的吸附氢气的材料,完善分离甲烷制天然气工艺过程;探索煤焦油与其他溶剂的配合、配置柴油进行煤焦油加氢催化剂等研究。